|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 Z& F2 N7 D( G% s
: K) P* z6 }6 Y0 v! w/ S
' J7 b0 p8 V9 s7 j9 U
很多人认为 年纪大了容易忘事 是自然衰老的现象 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干预 但其实很有可能是 阿尔茨海默症(AD)早期表现 
治疗阿尔茨海默症(AD) 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2019年11月3日 中科院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 在世界医药卫生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要知道 自人类发现AD以来 全球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只有5款 而且临床效果都不理想 
尽管全世界的大药企都在拼命研发新药 可新药就是开发不出来 上一次新药获批已是2002年的事情 有146种AD治疗药物在临床阶段失败 数千亿美元在这17年间打了水漂 
海外医药巨头花了数千亿都没搞出来的新药 中国科学家是搞出来的呢? 这事得从AD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上说起 
话说100多年前 一个叫阿尔茨海默的德国医生 通过解剖患有严重记忆障碍的患者的遗体 发现老年痴呆并不完全是自然生理现象 而是大脑发生了病变、严重萎缩 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这种可怕的疾病 
我们健康人的大脑像个巨型幼儿园 幼儿园里住着上百亿个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难以再生 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 神经细胞会慢慢“毕业”(凋亡)减少 当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 幼儿园就会倒闭 
幼儿园里的神经细胞 通过手拉手、写小纸条、传小纸条 建立起不同功能的神经系统 支撑人体的正常运作 
科学家们观察到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表面 会出现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 就好像幼儿园里堆满了“毒垃圾” 被埋在“毒垃圾堆”的神经细胞 会慢慢地功能失调、退化乃至死亡 
科学家们还发现 阿尔茨海默患者的大脑中 一种重要的蛋白质——tau蛋白 往往会出现过度磷酸化 神经细胞因此不能正常工作 神经元纤维缠结在一起、失去功能 
所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科学家们因为发现了 有关蛋白质在损害神经细胞 就想要通过清除有关蛋白质来治疗AD “脑内大扫除”也是海外医药巨头 搞AD治疗药物研发的主流思路 
而主持“九期一”新药研究的中国团队发现 大脑Aβ沉积以及Tau蛋白磷酸化的同时 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 肠道菌群的异常又引发了代谢产物异常 最终能引起大脑中AD相关炎症的发生 于是,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假设 
也就是说 “九期一”研发团队认为 Aβ沉积和Tau蛋白磷酸化 是菌群异常引发脑部有关炎症的后果 而非导致AD的根本原因 
这一假设并非异想天开 一些科学家认为 大肠里菌群所包含的基因总数 是人体基因数量的150倍 可能对人类的生理机能构成复杂影响 因此可以称为“人体元基因组” 
除大脑外 只有胃肠道具有自主神经系统 可以不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 上世纪20年代 有观点认为“大脑和肠道存在双向通信” 因为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往往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 
到了90年代 “肠-脑轴”的概念被提出 越来越多科学家意识到 许多人类疾病确实与肠道微生物存在关联 其中包括帕金森、抑郁症等脑部疾病 
“九期一”的有效成分 是一种从海藻中提取的寡糖分子GV-971 据称,它可以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 精准降低能引起脑部炎症的代谢物的积累 改善认知障碍 达到治疗AD的效果 
“九期一”在观念上是一种勇敢的创新 但其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一方面,“肠-脑轴”也只是一种假说 目前科学上还没有太多的研究支撑 另一方面,新药虽然在临床试验中被证明有效 但其试验数据还远不够令人信服 国家药监部门批准其上市也附加了“条件” 
“九期一”只对AD轻中度患者有效 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对于重度患者 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阻止病情恶化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仍是应对病魔的最好方式 
AD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且病情的潜伏期较长 老年人自身的病情觉察能力较弱 有所察觉时病情已经进入中晚期 病人家属的细心在早期防治中至关重要 所以还是那句话 
 ; m, ?1 ]% T7 t
2 e9 l g: [/ V
1 q- z B; z' Z F6 j0 a! b责编:许译予 PN184
- q9 u% Z/ @. M7 E2 b/ U( P- S; i' j$ T* [( p; U9 P' | o
[url=]微博[/url][url=]微信好友[/url][url=]朋友圈[/url][url=]QQ空间[/url]: l# C* J2 Q* s! e
; x" j M0 u6 X3 `2 t) G( i最热评论
# ]* _5 A C p凤凰网友 [北京市网友] 这个专家应该获诺贝尔医学奖,研究成果太有价值了。 [url=]推荐9[/url]/[url=]回复[/url]/[url=]举报[/url]2019-11-19 08:22
2 O& `' {* W' p: E) }% Q8 N4 \3 ~
凤凰网友 [湖北省,武汉市网友] 这不是什么发明。早在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就用这种办法,治疗好了很多的人病,包括癌症。4 f4 v' M# z- v$ i
我的这位朋友的治病原理是:增加肠胃里的益生菌群。一般的保健品或药品益生菌,只能一个是菌种,两个以上不能共存,就会出现拮抗,即互相吞噬残杀。所以,人口益生菌,到了胃肠里,势单力薄,活性不足。他发明了一种方法,找到了一种为复合菌群提供营养的营养基。他的这种酶能让甚至20种以上和益生复合菌群不产生拮抗,只有为这些复合菌群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他们在一起才不会互相吞噬残杀。这种复合菌群,到了胃肠里后,实施大兵团作战,分解了我们吃的食物。让大分子变成了小分子,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增强人体血液中的含氧量,修复了人体损坏了的基因和细胞。包括癌症病人,服用了这种营养品后,慢慢消除。当然,最后的结果是,这位朋友被坐牢,说他非常行医,生产假药。有时,真理与谬误只有一纸之隔。 [url=]推荐17[/url]/[url=]回复[/url]/[url=]举报[/url]2019-11-20 17:45, J& ~7 Z7 y6 B F" s$ q+ e
8 @2 K# K3 Y$ o6 Q$ V
2 X0 S `- P, ?6 k
1 r2 |6 k) u& o: B7 h* r O- {1 x! k A- |4 w3 v
; }7 Y$ n* U9 }( m: t
& g" j: D0 B0 b) b
( y+ {$ h2 j! E# 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