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本帖最后由 jay 于 2017-8-26 20:15 编辑 ! ]' E( u# T( k5 ?# j, Z
5 K+ k5 ]# p: o' j8 Q$ ~% J4 _" i0 B
5 | i0 C. }6 I; G7 f 很多人在夏天会出现湿气重现象。湿气重是可能由于多年饮食习惯上的不注意,和一些生活习惯所影响造成的。夏天吃过多冷饮,喜欢呆在空调房内,导致体内多余水分无法正常排出体外,造成的湿气重。
) M9 O J- q7 M% K4 X' f资料图(供图/视觉中国) 湿气重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 L/ Z/ K% D' P【1】大便不成形
$ ^) B5 O7 j0 W长期便溏,体内肯定是有湿气在侵蚀。大便后总有某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征。体内有湿的人,大便后一张纸是不够用的,得多用几张才行。# C: P# ]' }% ?8 Y' T
【2】舌头锯齿' e3 J, ~ W& ~: C) i
舌苔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突出病态态势时就有所表现。看舌苔以清晨刚起床的最为准确。
$ N6 k! [! R& a6 T【3】关节. k/ J G2 I$ h
如果体内已经侵蚀到关节的时候,关节也会出现一定的病症,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j2 a5 H5 N; W) x
【4】妇女带下多,大便粘马桶0 d) K1 @( f$ R8 D; w
湿邪还有一个特征也是“趋下”,轻易伤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医养生,健脾“化湿”。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特征都相对经典。7 k* r2 ~7 _/ s) ~, B0 I4 L5 V1 H2 Z
【5】消化效果) x& ]$ b/ ?/ O% }4 U
湿邪困扰脾脏,危害其正常运化效果,会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饭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9 n5 {) A, X0 q) ]4 }# U【祛湿穴位】
+ F, t: e! E. a& r! y1 E A" f1、神阙穴
[: B s* H- N, r$ S2 v, X取穴方法:身体躺平,在脐中部,脐中央。+ {5 h, s6 h* O$ d" N1 k3 A
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或使用艾盒,将其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太烫。
* G o3 E* ^! }+ R, w. l2、大椎穴4 \0 E4 v, @$ v g2 t E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 O9 _7 D" ]! @6 ~+ B3、丰隆穴
' N6 A. h3 a* Q取穴方法: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d. [6 C- e ?5 E p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 |% ^% S3 O0 j; [/ C; L" T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O4 @8 _+ L' a- d
4、阴陵泉穴
+ n# p2 m4 w- B, T取穴方法:采用坐位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4 J8 m! ^0 u+ l n
功效:适当刺激阴陵泉穴可以起到清利湿热、健脾理气、通经活络的作用,还可辅助缓解腹胀、腹泻、水肿、膝痛等。
* I9 V% x- `) r5、地机穴
- g1 \7 i* L.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y) }# g8 P: `5 E
功效:地机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失调等状况。: h& h4 Y/ Q/ K2 B. s1 C
【食疗祛湿】3 w; V* d9 f1 s
依靠穴位按摩能起到很好的去除体内湿气的效果,但是如果再配合着食疗,那么就能由内而外的彻底去除体内多年的湿气了。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去除体内湿气效果很好的食疗和相应的制作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家尝试制作,一起来看看吧。
( t3 ]) \" }3 L: e% N5 w( E) \推荐食疗一:. A9 V5 x$ Q& P9 h- d2 h. v
薏米红豆粥
3 F! p' V. a; U7 ~, F- R材料:薏米10克、红豆20克、芡实5克、枸杞2克
# Y4 s8 \* h9 A7 o做法:将薏米、红豆等洗净,浸泡1小时,放入煲中加水煮烂熟。9 O2 v) N3 Y3 E4 u8 _6 I
' I9 D4 K$ W' z' |% m薏米的祛湿功效早在古代就有记载,《本草纲目》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渗湿。“: u9 A# a$ z" Y. z( q
现最多的薏米是云南曲靖,贵州兴仁、以及福建金沙薏米,金沙薏米产于金沙村,距今有千年历史,宋代就开始大范围种植,明朝成为了朝廷的贡品,是福建省仙游县著名的土特产。别名玉芦、玉珠珠。
6 s; s. J: C; q5 B n+ r众多薏米里,只有金沙薏米是朝廷的贡品,足以看出金沙薏米的营养之高。《本草纲目》记载的正是金沙薏米。金沙薏米也是目前国家唯一确认的粮药兼用、唯一有国家地理保护标识的薏米。中医认为颗粒越小,药用价值也越高,而金沙薏米在众多薏米中的颗粒是最小的。- u+ D8 n, m7 f6 Z3 \' z- S! b6 G
推荐做法二:
1 O, }1 _6 d9 P8 Y1 {4 Y s薏米莲子羹& \; l; h* J$ q$ |
用料:薏米50克,莲子30克
6 }- ]1 K: z* c" g3 n3 Y做法:莲子洗净去芯,全部放入锅中煮熟,加入红糖即可。 4 I. @$ k1 y) I6 r6 ]* C
$ P5 q) Q c" J( Y2 y! [
$ {( ~$ g& R0 D- p/ @! K6 _
0 F5 Z6 ]+ {: L {7 m* `) ^& q0 @. `) M G& D
* b. a# G, Q7 m2 |$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