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 h1 c m' ^& g% t/ [; D, U
) e8 j. Q1 n8 q
9 C2 b8 T5 m# \9 }% D( T
- a2 E+ v( q7 w6 Q/ V
7 T% N6 U# J; o& ^/ ?0 n
0 q5 s" S* F( }- N* B/ f 有些父母常常对养育孩子抱有疑问:自己明明倾尽所有给孩子最好的爱,可孩子还是不领情,反而变得跟自己越来越远,越来越不自信。这是为什么呢?——中国完形教育著名的亲子教练陈鹏宇老师,经过大量案例的积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为是的爱毁掉原本自信快乐的孩子的十条共性问题,您不妨对照一看。
8 [* f, J* A7 x$ p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 L& d3 W8 L2 m4 _2 U$ i# Y; T通常的说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0 Z3 m; ^2 r& g& j
“优秀”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4 R) @# s% w9 I/ |# F( Q$ S4 B. R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3 T" I: O$ G+ _) C' u' v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绪支配,只想着:你是我孩子,你要给我脸上贴金,你要让我有面子,你不能丢我的脸!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规条和框框来束缚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听!- V% s9 t3 c7 M9 C1 o
鹏宇老师家的宝贝女儿在有一个假期刚开始的时候天天打游戏,晚上打到12点才睡觉。家里的妈妈、姨妈和姥姥都沉不住气了:这天天打电脑,作业不写怎么办!指责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声,依然故我。鹏宇老师那次出差回来,正赶上妻子为此事犯愁。他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回头叫了一声“爸爸”。他说:玩电脑呢,没事,你玩!然后手放在女儿的头上,半开玩笑说:爸爸给你传送一些爱的能量,别耽搁你玩,你继续玩吧。十几分钟后,他松开说:好了,不想玩了就早点休息啊,别累坏了!; z, ` d: F2 k8 j. Z
那天晚上,女儿十点半就睡了。
# Q+ V) ~5 u8 m! {3 A3 Y) Q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负疚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得到爱,孩子才会有顺从以及有自我负责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满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时,无言地陪伴,单纯地给予孩子爱的支持更显得重要!
0 o/ s% T4 t7 E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4 k3 ~1 m6 X% s$ \( k" x" M6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鹏宇老师说: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o9 ]* l2 F4 l2 V/ }! Z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2 C& Q8 y; [5 ?" Y% c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
; K. u" G% s8 V% Y4 z鹏宇老师对女儿学习从没什么要求,甚至戏谑说:“不要考前几名,考前几名被老师盯上就麻烦了!”可是有次女儿考了第三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她对爸爸说:爸爸,今天请我吃肯德基吧!这个爸爸说了:好啊!不过爸爸不是因为你考第三名才要请你。爸爸爱你,即使你考倒数第一倒数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会请你的!/ G1 N. E9 e( ?5 I; C% o
孩子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知道了。她心里怎样,还用说吗,幸福着呢!# h4 e; u7 Q2 A, m) M; S
5、数落孩子的不是' l, D; ~) x# ]4 [3 S
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
" S! o1 k5 h; u; Q# \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气,还是心里服气!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9 Z3 O% P( ?1 z7 u
6、预言孩子没出息
$ X( Z, M3 }9 J" E/ T3 S& S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b9 K) p& S! j/ q# p" m
有一个农村长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个哥哥。从小父母就偏爱哥哥,认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气。所以自我砥砺,一定要争口气给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后来她果然比哥哥成绩还好,考上大学,有不错的工作,成家立业。但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证明给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无可忍,要和她离婚……
1 e2 s6 \& d* L7 E7 o8 j+ m4 w3 \7、代替孩子做选择1 K6 q5 W' x8 O& Y
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5 t1 j8 f' N: Y/ Q+ U3 A
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u& g" U( z& p& o* f/ P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w3 M8 n. |2 b0 Z; v' N3 S- r7 v
父母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5 ^4 p6 Y: C" t, ^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这样,我越要怎么样!. V$ u/ F0 M2 {
9、总是担心孩子
$ B+ Q# U; f& j' ?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所以——你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担心!可是结果却恰好相反。你担心孩子早恋,孩子一准早恋;你担心孩子网瘾,孩子一定网瘾!
( @# g- ^! t- x- P2 ~+ h+ X) }有个妈妈在孩子还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在经过一间网吧时警告孩子:看见没,这是网吧,很多孩子一进去就变坏了,你可不能进去!一天又一天,一开始孩子不明白,但是心里好奇极了,终于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进这间网吧看看。
; }/ v7 t) N0 @$ Q, X* ^再后来孩子网瘾了!孩子是否自信,取决于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7 N' [. N* H& w% u2 D
10、不相信孩子
- `' ~4 u/ Q9 ^% x$ T5 h: d $ q8 c% P' c6 o. b6 @+ z) R3 V
6 l( c6 j& `3 z/ F5 m/ I6 P& P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欢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毁灭了孩子的自尊。父母总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着成功的方向培养,致力于培养孩子成“才”,而忽视了孩子要先“成人”的问题,以至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
4 x! N: J6 P3 |+ p7 |% G6 B鹏宇老师认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平静和喜悦的过程,平静和喜悦的状态就是爱!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心量拓宽的过程!改变孩子很容易,当你“容”下孩子时,孩子就“易(改变)”了!/ f! ? R" P% C% T8 {. s! ~
父母小小的改变,孩子大大的不同。
6 `( j* I1 y6 |& U他会一点一点从父母那里学会“比较”,并且用“比较”杀掉自己的自信,让自己永远被“比较”来的“痛苦结果”所折磨。8 L" ^* S' n* S( h9 F8 a+ A
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自有一份属于他的优秀之处!不要用比较杀伤孩子的自尊了!
, p1 @9 j2 L i0 x3 O
: v! ?; \* P$ n; v
# P8 x0 n- j1 v p! I7 o3 f+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