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3 b- F; N: Z8 A4 U' m3 U 天才的童年都是不快乐的!
' B' i% ?5 J5 T 最近看了《欢乐颂2》,被帅帅痞痞的小包总吸引,他有结实的腹肌、迷人的酒窝,和超磁性的低音,雅痞又暖心,分分钟让人沉醉。然而看到他和安迪在海边敞开心扉说童年的那一段,简直恨得咬牙切齿,没想到这么帅的人却是被虐大的,他还有这一段不一样的过去。
* w- `/ ~4 {( i, _1 ~- o 小包总的童年可以说过得相当残酷,父亲信奉“不打不成材”的教育方式,导致他赖床要挨打,考第二要挨打,钢琴考级前曲子弹得不顺了要挨打,他的童年里没有游戏,只有被父亲督促着不断学习。剧里小包总用戏谑的方式说出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弹幕上却满是无尽的心疼。+ J, O2 }5 ~. U s: Z y

5 p5 W' c4 n! [6 d v
4 d' b& L5 s0 L" v5 }/ [ 对比安迪小时候没爸没妈,小包总长期生活在父母的重压之下,可谓更加让人透不过气惨绝人寰。
2 d0 R8 W, z6 P8 Q8 d0 \) d 当然,小包总还是幸运的,童年的挨打经历并没有让他的心理充满灰暗,对生活他还是无限的乐观,这是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达到的境界。 _6 Y* g. U' R9 I7 C2 s) ~: A
并不是每个从小挨打长大的孩子都能成材的,很多孩子陷入了自卑和敏感。记得知乎上有一篇阅读量超百万的帖子,叫“从小动辄挨打被骂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心理问题?”一位答主的自身经历,引起了数千网友的留言评论,这位答主小时候常因各种原因遭父亲的打,最狠时被电线抽了几十道血印,开始他还冷暴力反抗,上高中后至少不下百次想到自杀,甚至不自觉走到精神病院,小时候挨打经历简直影响了他的一生。
- @1 E' `* o; F( f+ H7 }, _. n2 S 此帖后网友的评论也直接暴击了人们的心灵,在大众眼中从小动辄挨打被骂的孩子,长大后是这样的↓↓↓* Y# ~+ X; t+ ^2 M, P
神兽:恐慌,没有安全感。比方说和父母一起看电视,看到他们笑了我才敢笑。或者,我笑之前要小心翼翼的看一下他们,这是病,没得治。- y5 j. K9 e$ f5 p" m, z( g
刘高兴:会不想要孩子。3 |8 u/ ~6 y I% |+ u! Q( g
冷漠太子盛一伦:胆小、自卑、不合群、性格极端。" i0 ~0 z3 H8 L0 O8 @
Sailor moon:会敏感,不太喜欢说话,不喜欢表现自己,会察言观色。
' d4 ~" X6 s, _! r9 m 末初相遇:会不自信,极度自卑,胆小害怕冲突,不敢担责任或者崇尚暴力,用暴力解决所有。
N( l$ C5 a) b3 m F" |5 J 4 B6 s0 ^3 d+ ~, l5 p+ l5 K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D! I& T' N+ I9 F) {
父母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 R! R& A9 Q7 c1 b 那么孩子不听话到触到父母的底线时都不能打吗?那也不一定!知名儿童心理教育专家金韵蓉对待体罚孩子的态度我特别赞同,她说:“我赞成体罚,是因为孩子需要知道底线在什么地方。父母的责任是设立规矩,给孩子价值观,让他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让孩子知道在家里谁说了算,不能够让孩子不断地试探你的底线。”
/ o; Z) H$ ?6 x: v* m6 l
9 q4 h0 {1 M, P. M6 Y: \ 金韵蓉老师说:“真的需要挨打时,父母不是劈头盖脸地打他,可以让他趴在你的身上打他的屁股,或者是打他的手,同时要告诉他说,妈妈特别特别爱你,但是妈妈不喜欢你做的这件事,所以我要处罚你,父母在处罚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打他的原因是什么。”
% e, I& a- W6 t( r1 W" L. G 家长的情绪管理太重要了,金老师建议父母们发脾气前深呼吸,默数一二三,只要数到三,马上到嘴边的尖酸刻薄、特别伤人的话就收回去了。如果你还是控制不了,可以跟孩子讲,“我现在非常非常的生气,我很担心我会做出让我后悔的事情来,我要离开一会儿。”可以练习说这句话,把让你发怒的事情先中断转移一下。
, u: c. q7 I e+ Y7 ^ 不打孩子确实是个理想的状态,我们父母能做的就是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可以用自然后果的方式、或是取消看动画片、限制娱乐时间、做家务等间接方式惩罚孩子,总之,别做让自己后悔的事1 p7 ~3 u# g6 R/ N! f
: H0 L* M- z' O: ]0 H: Z, ~1 d( Z5 S7 e/ O5 q
4 I7 E! l; P. c9 _$ Q$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