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74|回复: 0

德国青年穷乡义教6载,入籍被拒黯然离华

[复制链接]

8780

主题

213

回帖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7538
威望
2434
金钱
24138
注册时间
2010-2-19
发表于 2010-3-16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Jason Xu

地产经纪 Cathy Su

金房地产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北美华人新生活

旅游资讯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0:21 编辑
- k2 _: D# M- T1 s8 _  }9 S7 g5 {) Y/ e& @/ L" d9 w; G
ㄒㄒㄒ9 g$ Q" y, P3 v, f" N0 j
ǘǘǘ
1 Y/ P) \  V! j一名德国青年因来华旅游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过去6年来以一人之力深入中国最穷的西部山村从事义务教育,拒绝名利,将自己的积蓄和德国家人的资助全部投入所从事的工作,屡遭磨难误解,依然无怨无悔,赢得当地民众信赖并感动舆论。为长留中国,他申请加入中国籍却因法规所限而未成功,只好暂时返国。他的离去引起舆论关注,民间响起呼吁他“回来”的声浪。; v' }) A7 n# g8 J
  
# [8 A1 |- p3 _8 K; @  38岁德国人卢安克,22岁时来华旅游,爱上中国,于是到中国留学。从1999年起,他只身一人深入中国山村从事义务教育。2001年开始,更是一头沉入广西最穷最偏僻的东兰县坡拉乡广拉村,一个不通电话、不通公路、只会讲壮族土语的山村,在那里他教导村童讲普通话、学文化。  q* E3 V3 S) S1 O' {
  ' y0 J3 G+ S- e0 s6 {0 [
  协助农耕 出钱修路: n; \/ w. R! y& O$ \3 c! o
  0 `7 d+ d8 k% d( `
  他和村民相处愉快,帮村民犁田、割禾、打谷,为村民设计脱粒机,并将德国家人汇给他的钱用来为当地修路,终于使山村有了一条宽0.6米、长不足300米的水泥小路。他还教村民改造居住环境,人畜居所分开。2 W$ `2 Q8 j9 K4 m
  
! B9 {- [6 F$ U* o* [0 R+ }  屡遭磨难 无怨无悔
. g  E: n$ A5 Q* n/ x8 x  / r6 M# d: Q5 Z
  卢安克的行为初时一直不获理解。他曾因未办“就业证”而在内地义务教德文,被公安罚款3000元人民币;他借住的村屋房东偷走他的钱;他教孩子的方式被官方斥为“不入流”;甚至有人指他是“负有特别使命的间谍”。不过,他都不为所动,终赢得民众和舆论尊敬。) ^) }5 `, _' A4 W5 Q) Z4 {% _/ Q3 J, F
  ) T  ~4 u# g6 F6 Y" b% [5 v
  不久前,协助卢安克进入中国的德国“华德福教育基金”广西办事处因到期未获当局延续而关门,他为能继续留在中国,于是向中国驻德大使馆申请加入中国籍。不过,按中国法例,只有在国家一级机构工作4年以上,或为中国作出特殊贡献的外国人,才合乎入籍条件,官方表示“爱莫能助”。今年8月,签证到期的他只好暂返德国。/ N6 Q! {1 s2 y' a
  
$ N  M, `+ \' P( P) a$ t" {+ K  g  教育界吁弹性处理5 a. k. x: S4 Q# M6 Q
  , D7 b1 i' A  `! M4 {) p- A
  曾与卢安克共事的内地义工徐添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卢安克的离去不但在东兰县山村引起反响,也在广西乃至中国教育界引起关注。有教育部门官员曾函外交部,请求特别考虑卢安克的要求,让他回到中国,回到对他依依不舍的东兰山村的村童中间。- E' M# z! {- o9 J
ǘǘǘ
0 d0 G7 u1 u+ W8 {) q2 J5 Yㄒㄒ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5, 2025-2-25 06: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