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 L2 h8 H, g3 V$ j, ]) ?( N5 o
3 s( |4 c1 z7 P+ i% q4 y
覀覀覀
5 V- \' _9 Y* b& a7 Z) w和一个81年出生,现在自己开着一个数码店,年净收入10万的朋友吃饭。
/ X: u$ }+ i& Y9 i) [
8 Z+ k& z5 z$ W; m他快30了,却还没有结婚。; u. m7 o' t5 i: p( N
) V# N/ n. r" O3 u" z7 m; e% ?在吉林这样一个中等城市,像他这样的收入绝对还算不错了。4 @1 W% F* n1 b" x+ @
9 a) S* v) U' K3 {6 d# @可听听他的婚姻观,真的觉得挺可怕的..." s3 y' F( C& V
4 G! {8 q% Y5 x4 t忽然想起在南周上读到的这篇文章,这些我这个80后的尾巴现在还感受不到的事情,其实真真切切的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j( h/ u5 o) l# i. g+ Z3 i# N
! S8 X+ t( P7 K
====================================================) U' `( x5 d( C% ^7 a. a
. N& k& G9 n0 b; z" Y% u9 v k( W$ ~
; }2 c$ h y& Q
- F3 {5 l: z. k& e4 _
/ F- ~8 d$ R/ d# w
% q% L8 i- ^' k5 z “80后”的时代,浪漫土壤已经消失了$ N6 u: {. c, ^
- K* Q9 w5 q$ o5 d80后 一代人的怕和爱
* d. P) j, x5 p2 x! D- |
+ S2 C3 p0 l8 E浪漫也是需要土壤的。“80后”的时代,这种土壤已经消失了
; i5 ^1 i! a; r% g! {6 ? [( \) ^: n) A. t# ~# x9 y( d' _
本刊记者 陈彦炜 发自上海、南京 实习记者刘星
* ?& E5 Z1 X8 ~9 `6 |
7 I' @; p2 w2 C: v* f我们都有了个不曾遥想的以后
. D" A6 ^4 ~9 n, a2 k8 P- w) K$ g
& M7 o8 H* {- d5 M6 B一切从那本英语书开始的" \7 X$ w' a; o3 A3 M* |2 w! n) d# b
; O) @2 X; E& F0 w那书中的男孩LiLei
9 y y; a& L' s; R/ r. ] C/ z
( {* t7 S, x1 T6 u g身边的女孩0 x" |2 s8 k5 U" g2 K9 \
6 M* m- V1 p7 ]3 t8 R( W
名叫HanMeimei' @" [4 p* I, _$ J4 e* j
: i2 v, p4 K9 Z2 n, w/ W( u+ c……: R1 Z: k1 ?& H& B
1 J$ H0 C4 @7 F5 l( ? U( e, g& E
书中他们的喜与悲5 {6 A+ e; W2 ? c2 K$ n; E4 N
+ v: W3 C- d& o0 Z$ [
书外身后的是与非- x4 y1 ?3 a2 K. o% S. C
4 @2 [( E) J) Z: q* n……
$ Q H$ }) `# |% O9 f8 @2 G. |$ A( n4 {, M7 _8 o
有点遗憾
( @. _( |; l9 M7 G3 h& M/ | [0 ^/ [
- R5 C. ?# a9 d0 `; Y* g6 @+ }LiLei和HanMeimei1 c. p3 x3 d8 V! X
+ Y7 h/ G! X. B$ K- L
谁也未能牵着谁的手
2 \% [ V7 y+ H1 n" [7 v5 [7 ? u5 Y* B# L
一样的是我们都有了个. Q8 ]1 h9 {& O M8 `
3 W8 J* E# }& B, O0 `2 k' C! ?
当初不曾遥想的以后+ A: b( S$ p2 ~4 L" J
9 u. H/ F7 d# d' s: n3 t1 O) T0 Q& o8 Y
还好Polly它还活着
3 ]- h8 |; E( W- q% D
$ m* e3 c4 e6 W: e就像我们当年的小美好: n9 }3 \, [( D9 c* R
' H$ H1 D* R( Y7 F' J) @* G他永远都不会老* d* D) O+ {4 G) S5 L
6 w* l' j# y+ p% F在心底不会飞走
6 M( t) |) Y$ V9 K6 b. m' G
; D" W% m9 h" p——徐誉滕《李雷与韩梅梅之歌》
8 e& i- C# O( }- i8 w- j; E3 `# e8 X( l; I3 z, c
李雷与韩梅梅,是生于1980到1988年间的一代再熟悉不过的人物。他们源自人教社1993年新版初中英语教材,一个顶着小平头,一个留着齐耳短发,伴着插图画和英式口语灌制的磁带走进“80后”的青春期,在中考完结之后瞬即销匿。8 z0 ?, B4 l2 |# c; ~
+ ]5 p+ d6 m; ~# ^, d3 ~4 ?
谁也不曾料想,十几年后,他们又重回“80后”的视线,并被创作成歌曲,在网络上疯狂流传。感伤的旋律,隐喻的填词,残酷的现实与无奈的结局,勾起了一代人的集体怀旧。4 p" M' O/ S- V. q
: b5 M* k" Q$ d0 k4 h& O2 X
当“60后”、“70后”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还在诟病“80后”幼稚、娇惯、叛逆的时候,当“80后”自身仍未放弃对时尚与新潮不懈追随的时候,“怀旧”过早地被降临,“回归”过早地被渴望。“80后”如此界定自己的怀旧行为:它就是那个已然失落的精神乌托邦。
' Z- _( \" T& G: T! c: {
, {% n3 h: G" `& y5 ^- m武汉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住房、婚恋、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父母赡养、个人亚健康状况、保险保障等,构成了“80后”青年普遍面临的现实枷锁。对于来自中小城市工薪家庭及农村家庭的人而言,上述压力尤为明显。
0 _: k7 ?' N% k. R0 [: v1 k/ q& j1 f& D
残酷的生态直接对应危险的表征。《中国青年报》针对“青年”问题的样本分析表明:14%的受访者出现抑郁症状,17%出现焦虑症状,12%存在敌对情绪。2005年,北京联合大学的程小龙向北京联大、对外经贸、北京中医大和北京化工大的“80后”学生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近1/3被访者承认“产生过自杀念头”。在大城市的“80后”白领,因压力考虑过自杀的,北京占到12%,上海23%,深圳10%,广州8%。《中国日报》认为,自杀已成为这一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上海的一份医学研究报告则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80后’白领占到总人数的70%。”2 o8 s/ ^: J/ X8 a3 |
+ g1 L) `, G3 l0 a1980至1989年出生的一代人,是坐过父辈“28式”单车上学的最后一代;是将喝可口可乐、吃麦当劳当作童年奢侈的最后一代;是狂吃干脆面,集齐“小浣熊”贴画儿的最后一代;是看着“葫芦娃”、“圣斗士”、“七龙珠”直至“灌篮高手”长大的最后一代;是迷恋随身听和成摞的港台歌曲磁带,墙上贴满“四大天王”、“小虎队”海报的最后一代;是拉过蛔虫,背过“五讲四美”,白天学赖宁、晚上偷打“魂斗罗”和“超级玛丽”的最后一代。
9 M& c2 \; C2 u6 x( n- ]5 x
{0 R3 r& C! T4 D* m I( ~" p从历史的维度看,1980年代甚嚣尘上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80后”们仅仅赶上了一点末梢,如同浮光掠影;1990年代兴起的重商主义大潮,他们成为当仁不让的被动受洗群体;而2000年代产生的撕扯碰撞、颠覆疯狂、时艰劫难,他们则是必然的承受者、担当者,抑或逃避者、牺牲者。6 j' L" c, k" ^) a
" c- }1 @7 P6 G, X# r
告别浪漫
& Y$ x' a) ?9 B; y
4 {" z( N1 z1 W% T我那时动机很简单,就是想让那些所谓从事教育的大人看看,我们到底是怎么一个状态。但后来发现其实他们根本不会倾听我们的真实想法。他们基本上是与孩子的生活脱节的。
. u/ S& S- g/ B3 s6 B6 z/ r4 H: E* E; r5 g0 h
……
4 F; c7 Q2 y& u- v
$ h! |$ }2 @9 i# E& _7 n我很难概括自己的个性。我对那些模式化的人格尤为反感,我只是按我喜欢的做而已。我不愿随大流,我是写不出那种“啊,我们光荣的大桥”一类的东西的。
+ }* |3 P; M% t# z* q Q9 G* Z0 l. e5 d0 e8 u; \3 d$ w
——韩寒于2000年$ S0 r. `0 l) \) ?/ z
( w* z( Z9 ~7 Y/ ^1 a有人会指责我,你这么牛逼,为什么不去写一些实质性内容?那些人所谓实质性内容就是很多社会黑幕吗?但我觉得他很笨,因为连他都知道不能碰,我还会傻到去碰吗?……有一些东西不能写,你就不要去写它,因为你写它没有意义,你改变不了任何东西。
# C# \7 N0 G7 b* E( M% X
' V$ v2 i; a: k: S……
; B3 W! j" Y P' | D$ g
, H) C9 D0 r" x" a. N9 m0 {0 f$ @我想要一个和谐的人生。+ K* e/ z* s- g
5 j% ~! F1 J! K: z4 u0 D1 A——韩寒于2010年' C' K6 [3 F/ e5 S( E
! Y: p. E/ R8 I& S0 n. b' P
“80后”这一名词首先诞生在文学圈。1982年生的恭小兵,初中文化,16岁进监狱,20岁开始接触互联网,22岁在台湾出版繁体单行本小说《我曾深深爱过谁》。就是他将出生在1980年代的青年写作者定义为“80后”文人。当然,他始料不及的是,“80后”迅速演化成一个社会人口学概念,被广泛采用。
9 {3 A; p) e8 t0 k# s# H+ z0 X2 L0 h+ P7 i+ C2 n- C T
民间、媒体和学术界,一度给“80后”狭义地贴上“家境殷实”、“独生子女”、“自私叛逆”、“娇生惯养”等标签。事实上,根据南京大学的一项统计,“80后”一代城市独生子女不足1/3,农村不到10%,综合起来,全国近2亿“80后”,独生子女不到20%。而1980年至1985年出生的“80后”,直到上高中以前,绝大多数人的家境尚不富裕,农村更有相当的贫困现象;1985后出生的,则贫富差距开始拉大,发达地区涌现出一批“富二代”。因此,“80后”普遍对舆论臆想的“标签”表现出不屑,因为“那根本是不负责任的无稽之谈”。他们自身又总结、细分出“85前”和“85后”两代人,前者承袭1970年代,属过渡族群;后者紧接1990年代,较多地体现了媒介认为的众多“特征”。
! ~) }( B j, |6 f5 |, x/ o9 G+ T8 Y0 I9 s: r9 K" ?- F
由于长期不能掌控话语权,加之成长年代的变幻万端,“80后”长期遭受怀疑、指责甚至批判。他们被称作是“垮掉的一代”、“自私的一代”、“最没有责任心的一代”。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的陈映芳教授慨叹道: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被政治社会化的担当者普遍视为问题,受到非难。, Z# K- i. j5 i3 M y
5 k# N+ [9 X2 N O- h7 l8 z一个转机出现在一场作文比赛。1999年,一场名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活动从上海蔓延至全国,吸引了大批“80后”学生参与。这项完全冲破传统教育藩篱、无异于离经叛道的活动,第一次让“80后”找到发表言论、构建话语体系的契机,也让前辈们开始真正见识到,他们心中“啥也不是”的新青年,究竟有着怎样的思索。
( C7 g7 {7 F5 V, x. y1 y* T8 B3 }
]" C, l Z& R, f, Y韩寒、郭敬明等“80后,正是从“新概念”走出来。他们的伯乐、“新概念”创始人、《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总结:韩寒之所以能有所成就,被相当一部分同龄人视作“领袖”,根结还是在于这代人自身存在矛盾与纠结。赵长天说,自己曾在一个电视节目的录制现场问“80后”的代表:“你们这么喜欢韩寒,是希望自己成为韩寒吗?”彼时,韩寒的言论被主流视作异类,而其“退学”行为亦被中学老师和家长所唾弃。孩子们这样回答:“我们赞成韩寒,但不敢模仿,也不愿模仿。”赵长天一直觉得,“80后”并没有那么叛逆,否则,韩寒就不会如此扎眼。在现实面前,他们更容易妥协,妥协于升学,妥协于就业,妥协于房价,甚至妥协于社会。即便是韩寒,今天的他也知道必须要掌握好“尺度”,不越雷池。6 c/ g: [: Y! T# ^3 h6 t
4 P, F- y0 H# A; {
不止一次地赞美过他们的赵长天,着实喜欢这群孩子。10年来,借文学这面镜子,他走近过无数“80后”的内心,并持续关注他们的成长。他甚至拿“80后”与自己这群“50后”比较:“谁没有叛逆过?谁没有狂热过?当年,我们说不考大学就不考了,不要上海户口,坐上去新疆的火车,我们想着要去建设边疆了!这对父母来说,是多大的叛逆和狂热。”
# W5 Z8 A+ B9 f) n* q& G1 z, D5 X2 q; O
赵长天觉得,“80后”是有带着时代烙印的种种个性,“这再正常不过”,但更多的,他们还是具有“青年”的一些共性。这一代人体现出的理性与稳健,甚至超过了他们的父辈、祖辈。“50后是红卫兵的主力,60后普遍经历过上山下乡,70后大玩地下摇滚、行为艺术,后来是出国热、下海潮;80后轰轰烈烈的竟然那样稀少!”! S) @$ N7 t/ Z9 q
0 e* L5 {' `, X. X9 G
从近现代史的发展轨迹来看,经历最具爆炸性变革的青年一代,“只有五四时期和当下”。前者是出来个“德先生”、“赛先生”,后者则透过互联网,到达了全世界。“正因为身处变革漩涡,才会有更大的压力,才会更加趋向现实,屈服现实,无法浪漫。”
4 K) j" Y! ?/ Z) C0 S; Z c) {: j
这位与文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作家,最后发出一声叹息:浪漫也是需要土壤的。“80后”的时代,这种土壤已经消失了。- b. O& A; [5 K9 p0 C6 }. |. n
覀覀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