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63|回复: 0

独居老人将14万元赠与善良邻居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138

回帖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56
威望
34
金钱
756
注册时间
2010-2-8
发表于 2010-2-8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Jason Xu

地产经纪 Cathy Su

金房地产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北美华人新生活

旅游资讯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0:07 编辑
: i5 u2 N" f' w2 f, j% E. x5 d: ^4 o) [8 }
ЩЩЩ
( P* J- P! j% p( V因近年来承蒙邻居照顾,年逾八旬的张老伯将近14万元钱送给邻居小方。之后不久,张老伯被医院诊断为患了老年痴呆症。张老伯的儿子小张得知后,以老人年迈痴呆意识不清为由,起诉小方要求返还钱款。日前,杨浦法院受理了这样一起案件。经审理后法院认定老人的赠与行为有效,这14万元继续由邻居小方代管并照顾老人之后的生活。5 o! L3 |7 Z$ e; w9 Y

0 m5 j# [! T5 Q  H* x  Y0 H+ z0 d  帮忙翻墙开门邻居结缘数年
4 t6 v0 L  H" ?5 m/ Q- g
5 P/ O* `0 Q. N& Z  2003年末,独自居住在杨浦区中原路某小区的张老伯回家时,发现竟然忘记带钥匙,无奈之下想到与自家一墙之隔的邻居家,准备爬墙翻进自家。% l9 ^2 s4 B- R5 x" j! M* l; F3 D# y

5 q8 N" n$ M9 ~1 Y9 z/ W  邻居小方开门后,发现敲门求助的是隔壁的张老伯。想到张老伯年事已高,若翻墙太危险,小方二话不说便翻墙爬进张家,帮张老伯取出钥匙打开了门。
# D3 m. c$ }& }5 N: `: L7 I6 s
  这次意外,为一墙之隔的两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后来的交谈中小方得知,张老伯膝下只有一个独子,但儿子成家后对老父缺少关心,当时已近八旬的张老伯平日还得独自料理生活,十分困难。
6 V; \, R* J8 M/ x- [2 A9 a3 L: ^3 l+ i# K/ K4 [, W' Q
  于是,30多岁的小方时常去关心隔壁这位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老人,为老人做饭、打扫卫生、拉拉家常。后来小方搬到附近其他小区居住,也一直对张老伯照顾有加,逢年过节还将老人接回自己家中团聚。; p, {+ h% K+ m3 U7 y9 p
- C  ?4 d4 R& u2 F# m$ H+ Z' \
  老人转赠财产儿子告到法院- G- t1 C) }: V3 t, n% L5 R
, B. ]  N8 s1 n; M
  对于小方的好意,张老伯看在眼里,感动在心。每当有居委干部上门慰问,张老伯都会称赞和感谢小方对自己的照顾,甚至写下数份遗嘱,均称要小方为自己养老送终,同时自己去世后将所有财产赠送给小方。 2007年11月,张老伯叫上小方一同前往银行,坚持将近14万元存款转入小方的账户。: B/ s+ ]$ P+ L! e

( k) O: X+ E) c) i& t" p8 z4 |" x  谁知2008年4月,张老伯被医院诊断为老年痴呆,生活已无法自理。为了让老人获得更专业的照顾,张老伯的儿子小张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将他送去了敬老院。就在这时,小张获悉张老伯将14万元存款转赠小方的事。' S. M& P3 V& R* d

9 L3 T# `  A! ]7 V- g  小张认为老人转赠14万元存款之事是一本“糊涂账”,于是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将小方告上法庭,要求法院认定赠与无效,返还这14万元存款。& C& }" N! L! @7 j3 n
- `, p# S6 |2 P# H0 w' W9 G; ^+ [
  多份证据显示财产转赠有效
, z: B% Z0 Z& l0 t7 k5 w$ G
- I. h0 t5 I) F  d  有专业人士认为,轻度老年痴呆症状并不会导致完全丧失行为能力,因此即使张老伯在2008年4月丧失行为能力,但不能就此认定2007年11月时他已不具备行为能力,不能证明老人赠送钱款时“意识不清”。) u6 O' V; {$ |! L+ e

! N  r; v/ a+ }" B  k  在老人与小方交往的数年中,曾多次用书面形式表达了儿子弃他而去、小方却给予他极大安慰和帮助的想法,并要求小方为其养老送终,今后将财产全部赠送给他,任何人不得干涉。老人最后一次出具《赠与遗嘱》是在2007年10月28日,全文200多字,均为老人自行书写,行文流畅,逻辑通顺,此时距实施赠与行为不足20日。$ G# Y, u& E9 x' ?# h; e! Z

5 [$ B; U: q9 u7 N  综合种种证据,法院最终判定张老伯的赠与行为有效,不支持其子小张的请求。
1 k2 K- i8 r+ Q9 R& E3 a1 u" p: n1 Q% b/ K2 R0 o  P) t/ Y; X
  ◎记者手记( X; P: }5 I" ~0 D* V% s
; C$ R8 y2 V( w+ `7 Z% b
  善良值得回报0 @5 a, v2 g0 b! p; ~% p

4 R* x4 n% v, ~  z# y  □记者 范献丰
0 x; L6 Q# R- l; N! ^* `" b7 _+ m* \7 ]4 R# d8 ~
  我们年幼之时,父母给我们讲述最早的童话故事,无论古今中外,每个善良的主角在故事结尾时总能收获幸福。当我们也为人父母时,同样也会将这些故事讲给我们的孩子听,让他们知道善良的人终将有所收获——这是我们灌输给孩子纯洁心灵的第一项品质——善良。; ~+ o  C; F! K1 |& l! \. j
3 _/ W1 x* y  r, ^9 ^1 b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容易注重 “利益”而忽略了 “品质”,但我相信这种为我们代代相传的 “品质”,依然有其无与伦比的价值,甚至这种价值在当代社会,会更直接地表现为 “利益”。8 e$ I6 q) m2 r

; M, _$ v" j7 W0 c3 n  耳闻过多起老人将财产转赠给照顾他们的保姆、邻居、居委会、志愿者的故事,如今这样的故事又多了一个。
. ^/ ?2 y, L& g- a* N. o1 U
4 O; A- n, K/ A( V/ U  在这样的故事里,大多数子女都认为,父母的财产留给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但他们或许忘了,子女照顾父母同样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在推卸一项义务的同时,也丧失了一项权益。反倒是小方这样的 “外人”,在照顾张老伯时并未想过有一天要获得张老伯的财产,却最终获得了一项意外的 “回报”。: N& M6 I7 l" F8 c( e* k$ X" E) D

* w4 e' ~' e) y6 ?: Y" o. k  与其关注老人的财产,不如善尽照顾的义务,无论对年迈的父母,还是对周遭的老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善良除了可能收获 “利益”,还能收获更打动人心的真情。+ F; K% C- t( M* J
ЩЩ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5, 2025-2-24 16: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