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0:44 编辑
4 Z& p+ h/ W! ~7 Z6 T7 t1 B. V" P- t3 J
PPP
# M8 ?9 d7 H0 `) B( d4 q3 Z9 U当今,亚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医中,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养生文化关注和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中医可采用顺时养生、调神养生、饮食养生、传统保健身术等多种养生方法,逐渐改善人体的内环境,使人体内环境、外环境以及内外环境达到平衡、和谐,向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方向转化。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人体穴位是如何改善亚健康状态:
命门穴示意图(图片来源:凤凰网健康)
3 p; ~, K. u3 l2 g. q. k# K0 k命门穴:
7 R. h L5 t$ ?8 v }3 n8 Q5 z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 |9 ?: X ~6 B' r3 X# A
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大穴。命门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多属一致。补命门人的药物叉多具有补肾阳的作用。
S7 a$ N3 `* Z) a/ I+ b经常擦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并能治疗阳萎、遗精、脊强、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症。( r0 n. x. L8 r I# _
命门穴的锻炼方法有二。其一是用掌擦命门穴及两肾,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然后将两掌搓热捂住两肾,意念守住命门穴约10分钟即可。其二是采阳消阴法:方法是背部对者着太阳,意念太阳的光、能、热,源源不断地进入命门穴,心意必须内注命门,时间约15分钟。
涌泉穴示意图(图片来源:凤凰网健康)
1 Q/ M+ O: a% T$ [. H; g* z% O/ b涌泉穴:3 C' Q/ f; y% R' g/ j9 D
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它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屈时,足底前凹陷处。/ N5 x3 v4 S4 |; o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撅、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萎、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
5 X. U1 R2 n' J2 \" \ o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据现代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腑视到“泉水”。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扬,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9 D. p# G3 s6 i: O涌泉穴的保健手法主要是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托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要满面搓,以感觉发烫发热为度,搓毕,再用大拇指指肚点按涌泉49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末了,再用手指点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足三里示意图(图片来源:凤凰网健康)
2 U7 K7 E/ }0 w* U6 E足三里:4 Q9 U8 W' m" Z1 M( N
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它位于腿部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
8 z3 @0 Z1 `( v$ R E Z) q# `" G足三里是个保健穴,经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壮胃,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4 u% _: u, @' r此穴主治:胃病、腰痛、腹泻、痢疾、便秘、头痛眩晕,下肢瘫痪,半身不遂,膝胫酸痛,消化系统疾病。
) g# |6 }+ z. D常用保健手法是穴位点按、艾灸。点穴法:可用双手大拇指指肚点按足三里,每次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艾灸法:取中草药“艾”为燃料,将艾绒点燃,直接或间接温热感穿透肌肤入穴。此法有时出现烫伤甚至化脓不干,难以结痂。8 K) d+ z6 N8 w' V" S$ K6 ^
中医讲:“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此而言。此法属“自讨苦吃”类,但效果优于点穴法和针灸。
% Q: D( d* K9 t& } ~9 n4 uP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