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664|回复: 1

送女儿到加拿大上大学有感 两个时代的差别

[复制链接]

56

主题

2

回帖

0

精华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16
威望
6
金钱
116
注册时间
2010-7-16
发表于 2010-10-1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Jason Xu

地产经纪 Cathy Su

金房地产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北美华人新生活

旅游资讯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1:03 编辑 2 R. a* Q% d% F% }

9 O, F3 p* o: V% [3 w+ C7 sⅡⅡⅡ" ?& G/ f9 g( Y
﹔﹔﹔$ O7 X8 o5 |6 k
“火红的太阳刚出山,朝霞铺满了半边天。山路上走过来人两个,一个老汉一个青年。老汉送女儿把大学上,特意为她把行李担……”
2 L# q# k  J4 o5 b1 Z  J7 v) }6 P! p: K3 X; J8 _/ J) ~& t
这是70年代反映“工农兵上大学”的京东大鼓里一段歌词,它曾广泛传诵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打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大概都耳熟能详。在千禧年的中央电视台春晚上,此曲艺节目又被相声演员所套用,博得了满堂喝彩,足以见其影响之深。时过境迁,转眼自己的女儿也念大学了,我们送她去学校,重听这段老曲目,内心的感触良多。
) f( I% J3 C; S1 R- ]2 P. ^9 i! a4 D6 ~
我首先想起当初自个上大学真个是“难于上青天”。那时节实行的所谓“推荐”制度,不啻为握有“资产阶级法权”一族的开辟后门作个招幌而已。平头百姓家家的都没有份儿,遑论俺这“黑五类”的家属了。一直到四人帮倒台、恢复高考,我等才有了赶考的资格,但终究能否真的兑现招考宣传中所说的择优录取、不唯成份论,还是令我揣揣不安。2 ^4 |5 [& R) M/ r

: V: i8 |9 {3 E5 P) g好在发榜之际,我终于收到了入学通知,居然还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被自己的第一志愿一间医学院录取。曾辄为自个“出身不好”、连带影响了子女们的前程而愧疚忿懑的我爸,报到这天推着自行车载着铺盖卷儿送我入校,这也是他32年前就读、后又任教的学府,老人家说不出的高兴,压抑了多年的怨愤,终于有了吐气扬眉的一刻。
7 F, e) C1 D4 V0 c, J# A+ @7 V. E+ }3 V5 O9 v  h) d
他说校舍跟解放前比没大变化,现在是七个人住一间,四张高架床,没有暖气,冬冷夏炎,条件颇差。但我却不嫌,它是改写我个人命运的摇篮,并为其时想都不曾想过的留洋之途,铺垫了缓缓的引桥。
% W7 j& h) ]5 @+ [( E. b0 |' F% G# T* b* o7 t5 A
再看今朝我孩子在加拿大上大学,可谓容易得多了。首先甭用全国统一考试,只要高中11或/及12年级的总成绩累计出了线就行,各个大学和专业的录取分数标准不一。至于学费,虽不再是免费义务教育需要自付,但是家境不裕者政府会给予无息贷款。女儿这次挂名在滑铁卢大学“顶尖新生”之列,挣得了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奖学金在内的不少助学款子,锐减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她并声称将半工半读、自己挣学费。
# H) E1 H, W( A# o7 P* z& T, p1 q" `! x. R' V- p
此刻,内子开着轿车,载着我、女儿和儿子,一家四口在直阔的高速路上飞驰,驱车二百里阖家相送,心中有道不尽的欢欣喜悦。进到那恬静优雅的校园,转到她的宿舍楼前,早有志愿者们在迎候着了。我里里外外地打量着学生公寓,干净整洁,僻静安全,室内家具、电器一应俱全,或单间或中间带门的双人间,个人隐私绝对保障。冷暖气设备使得冬暖夏凉,舒适静谧,实在是学习的良好环境。
- Q( O4 {$ O' n6 `3 [6 K& H- I
6 F& l, ^9 g% r8 ?* n6 g+ Q俺对比卅年前自己进校的情形,反差极为强烈。就物质硬件来说,即使是现今的国内大学校舍,也还多是一般般,远不能与这里相媲。就精神软件而言,如今千军万马过大学独木桥莘莘学子们所经受的心理煎熬,无法跟这儿的轻轻松松氛围比拟。我遂为“走旷野”移民枫叶国的种种艰辛付出、却给下一代创造了如斯的条件而欣然满足了。
& Q0 B8 H# w0 ]0 C, n
9 [) S3 `+ ?: g4 b4 L5 k记得有人曾经算过一笔帐,现在在中国若完成供养一个小孩从小到大的学业之花费,差不多得要一百万元以上,家里经济能力不行的,只能望大学校门而却步。且不论激烈竞争下书生们修学极苦,毕业工作难寻,外国的文凭又比本土的香。我真是庆幸自个上大学那阵子是公费,非但不用缴钱,还可以按月领到助学金,大大减少了多子女的父母之负荷。: @' k! _" k1 ~9 ]* Y- n
+ u* s1 L( J( m2 G7 }( p* B
也鉴于此,仅仅移民来加拿大此一项,当家的就省下了上百万元,无形中就是“百万富翁”级的了。况且孩子的学习压力不大,照样进得各类大学,两下里皆好,难怪中国孩子来了以后不愿回去呢。想到此,作爷娘的就是再苦再累,也就值了。' I  D/ S/ s$ Q
& S& O4 Y: u- d- m4 R- H9 n- r
从“送女上大学”瞧,命运真是不可捉摸,世事亦实难测。在我长久绝望无缘高等教育时,怎会料到后来的“鸡毛上天”?而就在哼唱这同一首歌的弹指间,乳臭未干的“小子”很快变作了儿女成行的“老汉”,体现了唱词的内容。那么我们的未来呢?我坚信移民来的前途轨迹应是早已排笃:一本出万族散在全地,预定了各自的年限和所住疆域,所以也就继续努力、不再杞人忧天了。" W& p! @8 o$ r: Y8 l
﹔﹔﹔  o' Z( t( q9 N. p1 v/ f1 e  ^
ⅡⅡⅡ

17

主题

49

回帖

0

精华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42
威望
6
金钱
142
注册时间
2010-5-18
发表于 2010-10-28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1:03 编辑 / J7 s  g$ n: O
2 W1 P0 o, |- c4 {, t
  |7 k# M) S' J
女儿是几岁来加拿大的呀?小学中学都是这边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啊?真羡慕LZ的女儿能成为“顶尖新生”,希望多多传授教育之方啊。。。我也有一女一子,学习问题很是操心头疼,苦于少人交流。。。
  h  o+ F: |" 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5, 2025-2-23 1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