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19:59 编辑 ( z" ]' k R% @3 J2 g1 {( F
9 Q2 y* x s E¥¥¥
2 k- a( @5 P- s4 r% P0 J7 ~' `& c笔者有个朋友在美国留学、后在美国工作二、三十年,退休后回到重庆,但是他的妻子(既没有美国的教育背景,也没有中国大学的文凭)却执意留在了美国。我来美国前,也曾请教过他,因之前对美国了解甚少-----比较熟知的只是那些写在美国如何在餐馆辛苦打工、四处奔波的个人奋斗故事,所以临行前心情十分忐忑,我告诉他我担心自己不适应,我可能会很快回国的;况且我一直希望退休后能做些帮助山区孩子的事情。他却毅然断定,我一定会喜欢上美国的生活,慈善的事也许会做,但是回去的可能很小。他说他在美国认识的那么多华人,男性回国发展的多,但是女性回去的比例很小。
% d3 i" Y* |$ [/ `0 H4 s8 u$ b1 b# l0 Z: q, M: D% A
" J3 \/ y) O8 ]8 D) ? ]
/ W! v- }. M/ G2 }* \7 ] 6 f+ C" w* g' d0 y3 Q8 ?4 \. ^
7 o7 a) j& B$ ?) W
8 A7 B, A# x+ y" ^; P
5 z# q, }2 x3 y/ s: l& }, C如今,笔者在美国也将近呆了两年,除了必须要学会开车外(笔者多年前在国内开车撞了电杆,从此放弃,并且想起开车就很惧怕)和工作得从基层干起外(如果我已有驾照并且敢于开车,因为个人考核优秀,现在就可以申请业务主管了),比较享受美国的生活。先前也写过《不海归的理由》,主要着意于美国的整体富裕度、社会有序性、相对均等的机会,弱势群体也能享受到的平等和尊严,以及免费的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和覆盖将近88%的医疗保险机制(政府现在还在尽力改善其医疗体系)等等。下面是以女性的视角来探讨美国的吸引力。1 u$ U' |1 v/ Q1 S1 s
5 v1 d9 n& l ^7 A6 {- \2 N
7 K1 U8 z# G/ X+ [, `/ a% u: h+ h# ~& t
6 _% E; P' o& k/ @* E
8 u A ?$ g* H; M) \8 t
8 ]4 g! k5 U+ k! I, E+ J
a. c6 ^: v% u( r, X1、婚姻、恋爱机会:单身或离婚大龄女性,即使带着孩子,在美国再婚也很容易。0 v( L; y; p* G7 q, T
$ d E% v5 t6 y* i' M" t v0 A. T2 D1 {2 f! A
1 e; N- \% V; \, }笔者在国内有两个离了婚的女性朋友,一个是重点大学毕业,在公司任中层干部,34岁,素质、相貌都不错。她是只重感情,不太考虑物质的人,她和先生结婚时还是租的房子,对方收入比她低一倍,她也一点也不介意;几年后男方在单位当了一点小领导,开始整天在外面应酬、打麻将,有时还不回家,沟通很久对方也没有改善,最后离了婚,一个人带着小孩,虽然男方还不愿在财产上作一点让步。可是在网上交友了很久,也见了很多人,她失望的发现离婚的女人带着孩子想要结婚真的很难。条件稍微好点的---- 其实她对经济条件的要求依然不高,和她差不多的就行,她最在意对方是否重视家庭。可是她发现这些年近40甚至远远超过40岁的男同胞们很多都要找30岁以下的,也有很多人对她很感兴趣,可是听说她带着孩子,就立即没有下文了。另外一个朋友,长得很漂亮,而且温柔、贤惠,工作也挺好的,我也曾试图帮她介绍适合的男士,他们最初听到她这些条件非常满意,可是一听到她已经43岁了,马上就找借口回绝了,而这些男士年龄也都在47-53之间了!6 W: q5 q/ j& \8 O. R9 f; ?9 J
9 N" I. y% F/ S& F- z/ ]
* p: n2 f9 t- f1 {+ N- N* W3 @
2 S3 V: S0 @: O/ ]与国内的情况炯然不同的是,在美国,女性是否还年轻、是否带着孩子就完全不是障碍了。常看美国的征婚广告,大多数男方对女性也有年龄要求,但是通常要求对方比自己大、或小5岁以内,8 t+ B0 M# y* G: o) }' ~
/ X/ h! V: [+ ^/ K! r
' Z% r5 [2 ^0 j- C2 Q7 f6 B( f9 @0 |2 N: D
没有结过婚的男士娶离婚带着小孩的,或者娶年龄比自己大的女人有很多。他们更在意的是双方是否有共同的爱好,价值观,性格脾气是否合拍等。笔者在美国银行的同事有两个离了婚,一个33岁,一个43岁,都带着三个孩子。33岁的那个去年再婚,对方和她一样大,从来没有结过婚,也没有孩子。43岁的那个因为先生爱上别人提出离婚,正在分居中(美国很多州的法律都规定离婚前要先分居一年),这是她第二次婚姻,她先生和她结婚时也是第一次结婚,没有小孩,而且为了她的三个小孩,他决定不再要小孩了;虽然他们即将离婚,那个男的周末还常带她孩子出去玩,还在积极争取更多的探视权,她为此常向我抱怨。她现在的男友比她大两岁,离了婚,没有小孩,他们打算等她离婚后就结婚。我曾经开玩笑的告诉她们,在中国,离婚还带着孩子的女性,特别是那些年过40的女人,是很难找到如意的结婚对象的,也简单的给她们阐述了原因,她们深为不解。
7 x5 C; \. L5 X5 M$ @8 A& S! c! M+ \' _2 {( ]# j5 Y
6 e( \& l1 {) `- w
7 j9 s8 Z: x! W; s; N; o & p) X7 ? _* I0 {
* N" p Y2 m+ h7 V/ M3 ?( l3 ^' O
) J/ y8 a4 W& E5 n: E" Z
0 W4 g5 h% _9 P+ r0 y2、就业歧视少,相貌平平的女生也不用整容去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7 V8 F& ~+ V% J) ~: K
- G* i! k0 b/ u( \
+ e. G z( r N) F/ V, J: S& y" h
在国内的招聘广告里,我们会看到很多习以为常的歧视性规定:比如年龄,比如身高,相貌,甚至身材,婚否等。事业单位接待人员、秘书,总裁助理等凡是涉及一点社交或者服务业的工作,甚至有的学校招老师,银行招职员,也会理直气壮的要求相貌端庄、气质好,身高多少厘米以上。人的相貌真的比一个人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更重要吗?' ?9 Q# o. D% z$ K& G1 B* ^
% V& ~3 X+ u6 \; a D7 v) D! l# i# H
9 n% |) F# i& |/ v. k4 T/ y0 ? m
对年龄的限制就更荒诞了,大多数招聘广告要求35岁以下(笔者所指的是非高级管理和高级技术人才),连普通公务员的招聘也对年龄设立了限制,还有很多行业要求28岁以下,似乎这些行业都是吃青春饭的;又仿佛人过了35,简直老而无用,真是像古人叹息的老而不死为贼也,而那贼才刚过35,是一生智力、精力的巅峰时期。所以我们常看到女大学生为了求职去整容,也看到大多数人虽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不尽力工作但是一生呆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因为再就业又要面临太多限制,一不小心超过35岁,有再就业的心,也无跳槽的胆。
. }" l" I1 k2 M3 z/ P# p) r' f1 A6 a( W" A% S' K; Z0 z
h) s; ^/ d! [2 D5 q
' m A- E/ N" h" |% C
+ e" `* {0 e3 H) i" q* u
& v3 D4 k* R9 a6 }" R( X0 ~. R& M9 K% h
3 I) j6 H- n/ p我初到美国看到美国公司的招聘广告居然没有一个提到年龄,相貌,身材,婚否等方面的限制,很为吃惊,后来知道美国有法律明文规定,一旦违反,必以重处。你不会看到美国长相普通的女大学生整容找工作,而是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人还重返校园,准备换行业。因为在美国,30多岁还很年轻,对很多人而言,还可能是人生的新开始。我上次回国在飞机上认识一个北京人,她多年前嫁到美国,然后生育三个小孩,等最小的小孩上了小学,36岁的她才在本地的大学开始念会计本科,然后硕士,她现在是她所在州一家银行的高级财务主管。我家先生也是30多岁才转换的行业,他一路追逐过演员梦,作家梦,最终却考了注册会计师。我自己也想多尝试几个工作,希望从中找到自己的最爱,需要返校念书,就去念书,不用担心自己的年纪。: X$ @$ n# E! n% Z, J) \
( z8 m5 Y& B7 C# S
1 a' i; r; e! ~, b! n
u+ L+ t& ~5 d, w% I
' H6 M" H$ ?- ^: W, Y. d, u- T3 m
- j: F# X+ m5 F* c1 j. d5 U
$ i3 C* g. R8 G2 K U) P. u, W
3、健康的重视家庭的社会风气。- C$ D* n2 W2 N+ Q
( v+ D4 [/ B9 Z8 Q# R5 ]
" |, {- s C# \
% q) ]2 Q7 J0 w4 G4 s) L$ A9 Z在美国,绝大多数人都非常的重视家庭,日理万机的总统也会抽空参加孩子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一些活动。你会很少看到哪个成功人士谈为了自己的事业忽略了自己的家庭而观众还给与赞美和同情的,而是毕业于名校的女性辞职在家亲自带孩子的故事。笔者很喜欢这种社会风气,绝大多数人以家庭为主;下班后就完全是自己的生活了,少有应酬,也少有加班。笔者接触到的那些所谓事业成功人士(公司地区副总裁,财务总监,经理,销售总监,校长等;由于生活圈子有限,笔者没有接触到那些从政的人和千万、亿万富翁等)下班就回家照看孩子,周末也是和家人在一起,或者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他们有的自己酿造啤酒,有的绘画,有的和朋友组建业余乐队。那种下班后先去公款吃喝,再公款K歌,然后什么乱七八糟的洗浴等少有听见。遇有PARTY,一般都是携妻带子一起参加。7 n+ Y9 M, y0 e( K" w+ C7 I
. a. M% \+ s! N C( P# I0 H
" z3 H' ~# l" m/ B' P
6 ^" Z7 l3 ?3 x1 h+ I
" n4 Y6 @6 G) l9 R* d4 m4 U+ u
: H- q4 X I' C! J; o7 t9 |4 |! D
4 o: s0 K( b9 _4 M, |- e7 X) `2 I$ v9 X! J1 q8 ]- v: w
美国离婚率也挺高的,一旦双方出现不可解决的问题,或者一方不再爱另一方,大多数会选择离婚,不会为了孩子勉强留在一起。也看到少数男士有情人的丑闻,但是那种事业稍微成功的男士就在外面包二奶、三奶,养情人的事远远没有国内那么盛行,更少有官员有一堆情人,情人间还比拚才艺的荒诞故事。除了因大多数人珍视家庭,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外,我想美国少应酬,以家庭生活为主的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大家下班就回家,哪里有很多发展情人的机会呢?又没有公款消费,怎么给情人提供物质便利呢?如果夫妻一方谁有外遇,连邻居都会瞧不起。当然这些也是笔者来美国才了解到的,没来美国前,以为美国人的生活很随便,夜夜笙歌。; D% ^2 L2 j) X K, f
9 T# Y+ ~% Y! g. w$ x6 s' b$ H9 p. ~* L: m
2 A6 I n6 l) r, t! h6 Q4 ]& E
8 c5 S& \2 @3 T9 W
* ?! _( l8 ^9 f0 U$ C
! s! F! U( b5 I" b# V% s; \
4 u7 P7 @9 j0 t4、人际关系简单,不用“勾兑”领导;送礼在意的是“礼轻人意重”。/ J' P: X) O' D$ F9 A U
# M& S+ D) V- z! L' m
* F$ R4 f. K, e+ R* } M S
2 V. l6 d; |# ^, D0 A这个对于书呆子性格的笔者来说就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在单位不用尽力讨好领导,对一些事情有异议也可以直接提出,不用担心领导给你小鞋穿。笔者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1)美国大部分公司都有个人考核,但这些指标通常比较客观,比如笔者所在银行对普通职员的考核,其分数由电脑自动提取并排名,这是你个人完全能够控制的。2)美国人从经理、更高职务的主管,到普通职员,跳槽是很频繁的事,如果做的不如意,或确实遇到少见的小人,跳槽就是,绝大部分公司都有医疗等福利以及上面提到的就业限制少等原因,所以无后顾之忧。3)美国公司开会少,会议还多为电话会议,特别是中低级别的员工,因此大家聚在一起贬低某些部门或者员工的办公室政治就少得多。要参与到办公室政治,几乎得升到高级管理人员才行!
+ x* U! M8 r! U# G& r+ [: u+ {5 y* O5 K3 ?+ w- ]
, j9 N% w, y% d, I/ N0 I0 b6 g6 k6 k$ y$ U
同事间关系因为以上原因也很简单,大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比较少,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美国很多公司里,升职不是由领导决定和提拔的,而是你自己的表现、能力和你是否提出升职。比如在笔者所在的银行,常常有升职机会,如果你有兴趣并觉得胜任就可以提出申请,但是你的申请首先得经外包的人力资源公司筛选通过,然后才安排到银行的人力资源部门面试,最后是你要工作的部门经理的面试。 A# F, u) @: g5 ]7 ?
) ~9 M+ ~6 ?% O3 E0 H X( q7 y
& u, |6 ^0 ^) P. h0 Y4 C
- [: r3 e% { X* B% U6 [" j) o领导、同事结婚、生小孩、过生日,你也不用去,更不用说领导的父母、儿子过生日了,除非他/她是你的朋友,他们把同事和朋友关系划分得很清楚,同事就是大家工作时的同伴,和你的生活没有关系。即使要送礼,美国人也是追求的“礼轻人意重”,他们圣诞节互赠的礼物一般不会超过20块。笔者还在中行上班时,听说我们单位很多中层干部都给行长送礼,我似乎是特别不懂事的人,但是我真是不擅长,也不喜欢;如果非要送礼,该送什么呢?价值多少为好?万一领导推辞或者人家真的不喜欢是否该真的拿回去呢?这些问题我琢磨很久,至今还是没有得出答案!" h, r. f& X& @6 B4 b# ^6 u
( `' ~! m" g1 ~8 G
1 W( M. u _0 U( i7 T" A* V' b( ~! @
; Z1 e; O7 T' i5 K0 l B p* R
5 l, [6 _$ `1 }$ a i2 y& Q& @
7 ~- v- |" ?- R4 O, n
! g: ^) @4 l# j; n+ q$ Z
! x. \/ x4 b* E0 }9 K4 V6 w% h5、相对包容、宽松的社会环境,简单的成功标准,攀比之风低迷
% A4 [9 g5 n+ P2 H3 Z0 m' z8 T1 v$ k6 n0 O) j6 m
# }1 s6 N4 I/ T" m% D
4 s, H& P0 _+ @0 f# {- n
笔者在前一篇回国见闻的文章里也写到,现在国内很多女性对幸福婚姻的界定就是嫁给有钱并大方的男性(连有些媒体似乎也对此津津乐道,比如他们对比女明星的婚姻,并认定嫁给最有钱的就是最成功的),还要和周围的人攀比攀比。连给妹妹家打扫卫生的那个阿姨(49岁)居然都告诉我们说她有个朋友嫁了个有钱的台湾人,住的是别墅,她也想,尽管她现在的男朋友对她非常好!不少男性就比谁事业更成功,车子更奢华,情人或者第二任或第三任妻子多年轻、多漂亮。) ^ l+ ]9 w% j6 l- Q$ x$ e; Q
0 ]" w3 d( G5 G8 g, `' l
* V) v3 o5 S+ Y0 v7 J
, k' N# Y4 K) c* s( b/ e5 L) ] 6 S) R" s3 Y8 F2 g
$ }0 B8 p8 _9 K S
3 [- Q2 O! u t8 f0 ~
# g; u$ N3 b+ b3 x/ B# A% f( {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是,我国内的一个朋友问她银行的一个同事:“你的新发型很好看,在你们县(她那个同事刚从成都的一个郊县调到市区)里做的吗?”,那个女同事马上翻了脸,非常生气地说,我怎么可能在那里弄头发,我这个发型花了多少钱!而在美国,那样的生气然后炫耀别人一定不会理解的,而且你想炫耀的机会都很少。美国的女性看到同事漂亮的衣服、首饰也会赞扬,但是没有人会问你品牌,价格。就连你房子的价格,他们也不会打听。
0 K& U& \2 D5 D( O: e+ _" g, M1 L# p% \& N0 i- b! f5 q
1 i% r- f6 c+ L8 ?: h9 k' P
0 e& E2 C7 K+ P' i, D& R0 e
O4 D& Y2 k% P- ^, Y# g0 }0 a5 k- Z7 m" A7 B
" @, [; f: K& f, e' L
$ H; ?1 O0 G. U/ n7 |在婚姻上谁娶了年轻、漂亮妻子或者那个女的嫁了个大款也简直没有值得骄傲的资本,在他们看来,幸福的婚姻是尊重和爱对方,有共同的价值观,相似的爱好,两人还是最好的朋友。对于事业上的成功,他们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注释。你如果咨询一个老美在美国做什么工作最好,大多数人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做你喜欢的事!大多数人觉得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就是成功的事。3 x9 {# L2 A7 l
1 g! T( T8 s; `
q) x$ o3 a% d) V+ D# Z; z
+ g3 z% n0 S5 t' x2 u+ Z( j4 K# d我想其根本原因是美国人的幸福观更建立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上,幸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他们也不会以自己的人生观去衡量别人,最显著的例子是在美国各个年龄段都有不少单身的人,但是其它人也不会在背后谈论这些人有问题或者挑剔,他们坚信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旁人怎么能去判定别人是否成功、是否正常、是否幸福呢?
0 a1 P9 f; B V4 f$ 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