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1:03 编辑
2 {; w( l8 J2 P" V9 |
$ h0 l7 j) w: p$ c) c! I! r忄忄忄+ |' T9 M$ _" g9 ?7 T8 T5 l. X0 i
摇晃宝宝睡觉会将孩子晃晕吗?. Y( _4 l2 F& v0 H: m4 s
专家释疑:只要不使劲乱晃,孩子没那么娇弱
+ B/ H; k- J* ]7 p+ G2 |' u 妈妈一边抱着孩子轻轻摇晃,一边唱起摇篮曲;原本哭闹的宝宝就在那令人宁静的节奏中渐渐睡去这原本是多少代人心里的经典画面,可近日微博上疯传的一条信息却提出了相反的警告,让众多家长们大惊失色:5 o, c1 Q6 w5 j& n
“小婴儿不要再摇了!抱着孩子不断抖动,哭得越凶,抖得越厉害,直到孩子睡去,实际上孩子是被抖晕过去了。婴幼儿在一岁半前是脑发育高峰,而且出生后额叶未完全发育,脑组织的发育慢于颅骨的发育,因此颅内空腔较大,剧烈的活动头部会导致“摇拨浪鼓效应”,而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1 c, S2 S/ @7 a [) Z
摇晃着哄宝宝,真的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危害?昨日,记者向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及妇幼保健专家进行了求证。8 U( f( d9 h; W4 w, g: }4 i
会晃出问题吗?
' T! `' O4 I) J" z# x 专家解释:* |# R3 Z% k) y
有可能,但概率极低
( Q" u7 ^+ v' a& A 武汉脑科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邵强告诉记者,网传信息里说的确有其事:过度摇晃婴儿可能导致其脑部血肿,这种病被称为“摇篮综合症”。$ _+ ~" `6 ]/ x* z
邵强解释,1岁半以下的小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全,其大脑就好像盛放在颅骨里的嫩豆腐,脑组织和颅骨间并无连接。如孩子的脑组织发育比颅骨发育慢,两者之间会出现空腔。此时,当孩子受到一定频率的长时间摇晃,就会导致硬膜下积液。8 F" M$ K4 ^4 F) ~5 |/ W
一旦空腔和积液出现,孩子继续受到晃动,大脑也会跟着震动,头盖骨和大脑之间的静脉被挤压,血流受阻,会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 慢性硬膜下积液或慢性硬膜下血肿,更严重的,则可能出现失明甚至死亡。' y) N, Q( L# u0 m: r$ U7 N# T6 r
“但这种情况非常少!”邵强强调称,事实上,“摇篮综合症”的发病率是极低的,到目前为止,该院尚未收治过一例真正的“摇篮综合症”患者。" w: D6 f: k2 [# T
邵强认为,如今孩子金贵,“恐怕没有父母会用如此高强度、高频率的力度对付自己的宝宝”。微博中所说的“孩子被抖晕”、“拨浪鼓效应”都是极端事例,应是意在提醒年轻父母,摇晃孩子有风险,要多加注意。& X' Q& b' l7 q+ D
孩子到底该怎么“晃”/ M$ V8 O' G- y9 S6 ~
专家建议:+ c) r2 W4 P8 T5 F
轻抱轻摇,轻晃摇篮
2 [& T3 B" L& g @ 今年29岁的陆小姐,儿子刚刚满周岁。对于“孩子不能摇”的说法,她很惊讶:“家里一直都是抱着孩子摇晃哄他睡觉,如果这样不安全,那该怎么做?”
" d- u5 o% ~: g ` I" G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杨勤介绍,只要不是晃动力气太大,或者恶意摇晃,平时家长抱着孩子轻轻摇晃是没有问题的。
" U0 t: ^' o) e& a 杨勤称,婴幼儿哭闹时,母亲温柔的怀抱和抚触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她同时提醒,如果孩子睡在摇篮中,家长不要用同一频率长期摇晃摇篮。因为孩子如长时间在同一频率下晃动,可能引起脑部震荡,导致危险。6 Q& i; S. j, u' s# a0 u& W
1 n! ~" c1 S' [
( P1 p" ]; P1 e 杨勤同时提醒,对于有脑部基础病的孩子,稍加外力或许就会使其受伤。如果宝宝出现了呕吐、抽搐、嗜睡、烦躁,眼球上翻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时机。记者 周晔 通讯员 陈乐* a; x& b c O h7 Q: U
忄忄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