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 B/ S3 A" K( `1 Q6 b
+ s: ?- T U+ C) t. w6 y! B" _
プププ
+ h! v+ e: Y* n* U 据《健康报》报道,运动实际是骨骼肌的收缩活动。骨骼肌收缩时,物质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导致体温的升高。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如果体温升高,机体就要想办法降温,以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生理、生化活动正常进行。而出汗就是机体降低体温的最有效方法。
4 ~1 D, j& X" f: \0 X2 s
- d. m( U3 g. g5 L' ^ 大量出汗降低运动能力: I& ~7 @+ B: q+ T! A2 c3 m& n# a
i: j. f# v9 Y+ L
有的人认为通过汗液可以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具有排毒的作用,所以觉得出汗越多越好。汗液其实来自血液,汗液中含有一定的血液成分。出汗时部分水分蒸发了,而固体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等则留在皮肤表面,经皮肤表面微生物的作用,可产生一些具有汗酸味的物质,所以有人觉得汗液不干净。其实汗液中除了一些代谢废物外,还有许多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如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随着汗液的丢失,这些营养物质也随之丢失了。4 x* G, x6 Z4 m0 O: @9 q# M% @3 R
5 O) @! H9 z' o* m 因此,对于少量的出汗,可以不必太在意;但对于大量的出汗,我们就不该等闲视之了。因为大量出汗使体液减少,如果不及时补液,可导致血容量下降,心率加快,排汗率下降,散热能力下降,体温升高,机体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引起脱水,严重时甚至导致中暑。脱水导致机体的一些主要器官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如心脏负担加重、肾脏受损。钠、钾等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可导致神经-肌肉系统障碍,引起肌肉无力、肌肉痉挛等症状。脱水还会使运动能力下降,产生疲劳感。# C+ ~( @# t ~9 Z
) R B9 r' G6 d9 |" t! S7 T 出汗后补水有学问
5 E( p! c) a* h8 F5 ^2 B+ j
7 c y0 z/ j8 j W8 H4 ]9 A 当知道了大量出汗对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后,我们自然会得出答案:出汗后应该补液。那么,应该怎么补呢?
" B, _+ T& Z' ^% H) |* y5 Y/ g6 A; F3 u
s# Y! K, {; b: M: a 补什么 一般来说,如果出汗量不大,补充常见的饮料,如矿泉水、白开水、茶水、碳酸饮料、果汁、绿豆汤、牛奶、运动饮料等均可。如果出汗量大,则最好补充含有一定量电解质的运动饮料、盐水、菜汤等。出汗量大时不要单独狂饮白开水,以免引起低钠血症。3 t) z+ B$ C7 c" m0 ?2 T
& X$ Y- `+ a3 F; m( Q# b
补多少 补液量的原则是:失多少,补多少。那么,怎么知道丢失的汗量呢?一般根据出汗后体重的减少,大致可得知丢失的体液量,普通人也可以根据口渴的程度补充。补充体液都应该少量多次,即每次补充100~200毫升,不要暴饮。# g( [( M) C" n U: U" D* v3 e
- n8 Z# F, }4 p
何时补 运动的前、中、后都应补液。人们常习惯于运动中或运动后补液,而往往忽视运动前补液。如果想保持最佳体能状态,就应该始终保持体液的平衡,不能出现脱水,哪怕是轻微的脱水也不行。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补液。
0 K% I: Q4 ?+ y' z& |5 a) _. ^: t
) o' W9 x, b a C0 J1 P 不同的人怎么补水
& t' \6 t* q. q$ W. ?% G: W
5 z4 v* a9 w% u 青少年 如果运动中出汗量大,比如在0.5—1升,可补充含有电解质和糖的运动饮料。, x( q( x) }7 K0 F9 B, q
( a6 q* R# a0 @3 P; t
老年人 老年人运动量一般不大,出汗量也不多,有的人还伴有某种慢性病,没有必要补充运动饮料,可以适量补充矿泉水、白开水、茶水、绿豆汤、牛奶等。
- p. i x# I& N8 N3 y+ g3 L& F8 [6 K$ t
肥胖者 对于肥胖者,运动的目的之一是减体重,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储备。因此不要补充含能量物质的饮品。如果出汗多,可补充含有电解质的无糖饮料。3 x' D- J5 A4 D+ Q' j
2 |1 G. y5 K/ B6 ?& @8 ^/ {9 q! k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进行锻炼应避免大强度运动,防止血压的大幅度波动;如果出汗量较大,应补充钠离子浓度较低的饮料,以防止钠离子摄入过多对血压的负面影响。* @& d! m5 Q. L& a5 t( J& T9 q
3 y% P5 k5 D3 n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有规律、累计时间较长的低强度运动,帮助控制血糖;同时避免大强度的运动,防止血糖的大幅波动。如果出汗量较大,可补充低糖或无糖的饮料,避免血糖快速升高引发的损害。
) o; k3 z0 a! C. Dププ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