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3 v7 Y) ?# y$ d- B- L0 C) [2 I; i4 e1 t
[backcolor=rgba(96, 96, 96, 0.8)]Loaded: 44.58%
1 B' K6 k2 o1 P7 f% f8 T2 w
+ x0 {$ W6 h: {% m4 o( _7 ^% n" g. g0 K+ t
* t% `7 u/ O! u( m F7 w! T) ]* V
1 a" ?7 q9 z4 z) x! T7 A+ x# a& @
0 W3 w5 b% i) K$ X' i* d# _Picture-in-PicturePause[size=1em]Current Time 0:13
! C$ s# W$ K# f# D, W9 j# T1 F[size=1em]/
7 d/ W) R$ j6 \6 u8 ]1 a; ]2 B) m: E/ C! `+ W2 q0 ~
[size=1em]Duration 1:46
; e/ |3 Y5 S: f5 o# Z" ?
. A2 U' Q$ u' D/ [) G) O
FullscreenMute[backcolor=rgba(115, 133, 159, 0.5)]# D; V! c/ Z1 g' x5 U8 Z
, `' u8 v3 }6 D" [; F: B' {
/ j0 L! h& G0 E- W6 Y
7 `2 l! F$ z4 ~
2 S4 G6 T2 _5 @3 q' X; l" V+ I0 E, Z9 f& ?
8 J# v6 {) l' C& D
( f+ M9 ]( w6 k6 r" \* Z/ ~3 W8 B% j! r
( A! x) z6 W1 z# t+ O自动播放
, C* S/ f: W, B5 u m2 m( i. }4 o【编译/观察者网 童黎】99岁的基辛格刚刚发布了他的第19本书,主题与“领导力”有关。而作为美国前国务卿,他恰恰认为当前美国领导层的外交政策缺乏战略目标,面临危险。
基辛格上月接受了美媒采访,他担心世界“失衡”,坦言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制造出问题,并因此与俄罗斯、中国处于“战争边缘”,还想在谈判中如传教士般地改变或谴责对方。他建议华盛顿在台海问题上保持稳健,谨慎决定“那些似乎会改变基本框架的行为”。
除此以外,在今年早些时候引发争议,被外界解读为建议乌克兰“割地求和”后,基辛格在采访中再度谈及俄乌局势。这次,他称乌克兰现在应该获得“北约成员国待遇”。

报道截图
“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制造问题”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当地时间8月12日报道,7月的一天,基辛格在曼哈顿的办公室接受采访,谈到了政治家的远见和实用主义。根据美媒记者的回忆,基辛格在对话中经常提到“目标”(purpose)和“平衡”(equilibrium)这两个词。
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正在危险失衡的边缘:“围绕那些在一定程度上由我们制造出来的问题,我们与俄罗斯、中国处于战争的边缘,却对如何结束或它将导致什么没有任何概念。”
当被问到美国能否像尼克松时代那样,通过在这两个对手之间形成三角关系来对付他们?基辛格没有给出简单的解决办法。他称,“你不能在眼下说,我们要分裂他们,让他们‘自相残杀’。你所能做的就是不要加剧紧张局势,然后制造出选项,为此你必须有一些目标。”
关于台海局势,基辛格担心中美正在走向一场危机。他建议华盛顿保持稳健,“对于那些似乎会改变基本框架的行为,应该非常小心”。

基辛格 资料视频截图
今年早些时候,基辛格因暗示美国和北约的轻率政策可能触发了乌克兰危机,而招致争议。他认为西方别无选择,只能认真对待俄罗斯所主张的安全担忧。他还说,北约向乌克兰发出“可能最终加入北约”的信号是一个错误。基辛格称乌克兰是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缓冲地带,保持稳定更为重要:“我支持乌克兰完全独立,但我认为它最好扮演芬兰那样的角色。”
不过,基辛格又称,木已成舟。“现在我认为,无论如何,无论正式或非正式,在俄乌冲突的创伤下,乌克兰都必须被当作北约成员国对待。”
今年5月,基辛格在达沃斯论坛上呼吁俄乌边界“恢复原状”,但随后被外界解读为建议乌克兰“割地求和”。对此,基辛格在美国《时代周刊》7月刊登的采访中强调,他从未说过要乌克兰放弃领土,而是暗示领土问题应在谈判中被单独考虑。
“美国人在谈判中当起传教士,试图改变或谴责对话者”
《华尔街日报》文章提到,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也就是基辛格还在哈佛大学研究核战略时,他就一直将外交理解为——在可能发生核灾难的阴影下平衡大国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现代武器技术导致世界末日的可能性,使得维持“敌对大国”之间的平衡成为了国际关系中压倒一切的当务之急。
“在我看来,平衡分为两部分。”基辛格称,“一种是力量的平衡,即使价值观有时存在对立,也要接受它的合法性。因为如果你认为,你努力的最终结果必须是强加你的价值观,那么我认为是不可能维持平衡的。所以这是一种绝对平衡。”
另一种是“行为上的平衡,意味着为了整体平衡,你要限制行使自己的能力和权力”。他称,实现这点需要“一种近乎艺术的技巧”。“政治家们刻意以其为目标的情况并不太多,因为权力在不造成灾难的情况下有太多扩张的可能性,以至于这些国家从未感知自己完全有责任。”
不过,在强调平衡的重要性之后,基辛格又补充称,它本身不能成为一种价值观。“也会存在一些情况,使得和平共处在道德上是不可能的。”
在书中,基辛格暗示,他希望当代美国政治家能够吸取前人的教训。
“我认为当前这个阶段,他们在确定方向上面临很大困难。”他说,美国人拒绝将外交与“跟对手的私人关系”区分开来。他们倾向于用传教士而不是心理学的术语来看待谈判,他们试图改变或谴责他们的对话者,而不是洞察他们的想法。
今年6月,基辛格在接受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专访时也曾表示,如今美国现在已经变得比越战时期还要分裂,“每一届政府都面临着反对派坚持不懈的敌意”。他还称,对美国来说,期望中国“西化”不再是一个合理的策略。中国未来会变得非常强大,不过它不会选择“称霸世界”。
近年来,基辛格多次表示,当前中美关系需要“尼克松式的灵活”政策,避免两国间的冲突。他对《时代周刊》说,较30年前相比,中美间战争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因此中美都有特殊的责任,一是相互联系,为彼此定义危险;二是使之成为本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即使两国在许多其他事情上存在分歧。
5 l* c B# {7 t8 ]% D c, ~# p
/ a4 r% D2 t8 y" P
% S8 {( k" H# F" y4 v; g4 h1 R+ m3 M; Q& r6 |; F$ j% L
然而,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坚决反对和反复交涉,近期在美国政府的纵容和安排下,明目张胆窜访中国台湾地区。这一倒行逆施严重侵犯中国主权,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背美方所做的承诺,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
美国《华盛顿邮报》、英国路透社等媒体在报道中方对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的合理反制措施时,却使用了“反应过度”(overreact)等字眼。8月9日,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强调,中方的反制措施都是为应对美国及“台独”势力挑衅行为做出的必要合理反应,完全是正义的、合法的。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方将一如既往,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为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继续做出中国的贡献。美方应该做的是,承担起自身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不要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
* u1 g3 Q) {4 S% `6 ^; y2 ]% O.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