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0:46 编辑
! S* J! `+ S z' \
q8 P8 o& x& W9 K9 ]くくく
9 D( W/ A' o1 m' h% W宝宝越长越大,脾气却越来越坏,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好像一个小暴君。虽说任性有时是年龄特征的自然表现,但也需要一些应对方法,方法不当,自然达不到效果了。
" \+ s: o" X; d1 G+ Z5 Y芳芳在小区花园里很开心地玩着,滑滑梯,荡秋千……天色渐渐黑下来,妈妈告诉她必须在10分钟内回家。她一口拒绝。妈妈急着要回家做饭了,抱起她就要往家走,芳芳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又打又抓又踢,一副要拼命的样子,妈妈真是又羞又恼。
专家教你应对任性宝宝(图片来源:父母网) 2 n7 c) j3 } {: b7 y9 g
父母的无效招数
* u! y; C3 M- _; p% R' j- A无效招数1:低声恳求
! F/ A7 ` Z! c/ N& b/ e' S0 q1 K妈妈见芳芳执意不肯走,只好堆上一脸的笑,向女儿恳求:“宝贝,求求你了,快跟妈妈回家吧,已经6点了,天都黑了,再不回家,爸爸回来没饭吃了。”& D6 O; o& a" ]; I; ?. I
不良后果:轻易放弃父母的威信,这样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主宰力的一方,连父母都要看自己的脸色行事,从此会更无法无天。5 y2 T, t, W$ ~0 J
无效招数2:言语威胁 & V& F9 {. z: @" k
妈妈咬牙切齿地说:“你到底走不走?如果现在不走,今晚你就不要回家了!就睡这儿吧!妈妈走了。”
R( \1 Q8 W2 Q; `! h' z2 B" f不良后果:威胁的话一开始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害怕,但如果反复使用这种手段,孩子就不怕了,因为她知道父母只是“纸老虎”,嘴上说说,不会真的这样做。从此,她就会更无视父母的要求和指令了。 Y- r5 |# s9 B3 Y
无效招数3 :财物贿赂& X) n3 P1 @) u- b' E$ J- c
妈妈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如果你现在肯乖乖地跟妈妈回家,妈妈明天就买一个芭比娃娃送给你,就是你上次在百货大楼看中的那个哦。”
5 g& V/ O* C/ @. D e9 w不良后果:如果大人信守诺言,孩子知道她一发脾气,就能得到好处,于是学会更加频繁地用这样的手段来要挟大人,从而得到她想要的东西。反之,如果大人只是说说而已,孩子有了受骗感,会更加大发雷霆,父母逐渐丧失威信。
专家教你应对任性宝宝(资料图)
( k8 N e* V; Z( W/ ~8 N无效招数4:打骂体罚
0 n: A" _1 s. K+ r- K妈妈气恨恨地冲芳方大声嚷嚷:“回到家,看我怎么收拾你!”到家后,妈妈把她关在小房间里,不准吃饭,让她站着面壁思过一小时,谁求情都没用。7 [0 `8 q# d& r, r
不良后果:体罚造成的身体疲劳,会加剧孩子的不良情绪,令孩子更容易发怒。如果因为体罚而引起孩子身体不适或者生病,则更加影响孩子的自控能力,让父母后悔莫及。
' y3 R" r! \2 D. A* D无效招数5:后悔自责6 M7 `+ l }8 D' s w8 s1 l
妈妈后悔地说:“唉,早知道就不带你来公园玩了,玩起来这么没分寸,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了!”2 B' B+ Y" \% l: E& g
产生的结果: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为了抓住每一次好不容易出来玩的机会,孩子会更加拖拖拉拉,不愿意回去。: o6 Z2 A; k, X8 o1 |$ u$ K% r* f
无效招数6:迁就满足
4 O! y. K/ w" X' S2 w妈妈终于乖乖地向芳芳投降,一边焦急地看着手表,一边无奈地让芳芳在公园里继续玩……
6 Y; `' W& |" C+ D# p$ ]' \不良后果:孩子一哭闹,天大的事情都会答应下来,这样容易使孩子认为,他想要什么,只要不停地吵闹,大人就会投降了。这会让他更加肆无忌惮地“发挥”他的坏脾气。
6 j0 x. M5 E* Q四大原则应对任性宝宝" `( q. J6 Z9 d' o. C! ]
1.蹲下来,站在孩子高度看问题。8 w" U* \5 s# ^& S. ^% I) s7 T
妈妈经验谈. J: V& z% s" T) D; S" ?, H
一个双休日,我领着3岁多的女儿逛商店。我兴致正高时,女儿却莫名其妙地发起脾气来,怎么哄都不管用。没办法,只好抱起她往外走。就在蹲下去的瞬间,我突然发现:从孩子的眼光看去,眼前不是色彩斑斓的商品,而是晃来晃去的人腿!怪不得孩子发脾气,原来和我感觉不一样。 (楠楠妈): ?/ ^6 F) m3 V! T7 T, F! _
专家点评' [" v( ^$ h$ v- O& h
当孩子突然乱发脾气时,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看其行为是否可以理解。父母有时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武断地认为孩子的要求不合理。
专家教你应对任性宝宝(图片来源:父母网)
% A) @# h+ d3 F B8 E4 u2.以合理的方式及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3 |. J0 G* b: k" p0 ]4 P$ i" i
妈妈经验谈
6 `, W9 A3 N0 p. s( S有一天,新新从幼儿园回来,闹着要我给他讲故事,我忙着手上的活没理他,他就哭起来,怎么哄也哄不住,最后还是给他讲了个故事才作罢。静下来想想:孩子一天没见到妈妈了,我为什么就舍不得那点时间来满足他的合理要求而要等他犯性子呢?后来,实在太忙的时候,我就不等孩子提出要求,先向他道歉。这样,孩子觉得受到了尊重,很少再跟我犯拧。 (新新妈)7 ^) d' `# Z P3 N4 b9 Y0 c* X
专家点评8 y( a; S% x0 z+ h5 T
以合理的方式及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的任性。满足不了也可以在孩子之前先行请求体谅。最愚蠢的做法就是,等孩子任性发脾气了再来答应孩子的要求。 ! u9 ~0 K, i9 U. m& ?* H
3.无理行为,决不迁就。: e% s/ s g8 g0 n5 C: k# `. g3 x
妈妈经验谈
& c: A4 C' i3 ?4 T7 `/ {有一次就要吃晚饭了,儿子非要吃肯德基的炸鸡翅,我拒绝了他,他就大声哭闹起来。我使个眼色给丈夫,我们先后走进里屋,把他一个人留在客厅。开始,他仍然大声哭喊,过了一阵,哭声低了下来,又过了一会,听不见声音了。我们出来一看,他正在那儿玩积木呢!后来,每当他任性哭闹时,我们照旧做自己的事,不理他,闹了几次后,就很少出现这种行为了。 (军军妈)
0 }! I, e1 j) \. R9 R+ T9 n% Q0 y# z专家点评
9 R) x1 S r; ?8 l* u2 y# V% b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必须狠下心来,一次也不能迁就,一旦给了孩子用任性来要挟父母的成功体验,以后就麻烦了。不要理会孩子哭闹时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让他明白,叫喊没有用,只有好好说话,你才会注意听。9 S6 C/ I5 i! L! ~. L# ]8 U9 f% D$ g
4.多创造群体活动机会。
* Z% C; S2 `6 R- z) z妈妈经验谈: _; f8 U7 s) t# l8 A- L
六一节,孩子爸给他买了个大超人。邻居小朋友都很羡慕,想和他一起玩,儿子却傲慢地拒绝了,还和我大闹起来。这时,那几个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玩具玩起了集体游戏,说说笑笑地很开心。很快,儿子不闹不吵了,静静地看着他们,最后不得不“求和”,和大家交换玩具一起玩。那以后我学精了:经常给孩子创造一些集体活动的机会,孩子独霸玩具的任性行为越来越少了。 (石头妈)& @) E) B9 Y1 }. J& K2 M
专家点评
8 E% E2 W' T0 g# i* ^( I让孩子和同伴一起玩耍,是预防因自我中心而导致任性的一个好方法。比如平时经常请邻居的小朋友到家里;适时地放孩子出去找伙伴;多带孩子走亲访友等。
专家教你应对任性宝宝(图片来源:父母网)
+ T ^% U- o2 @7 P8 _: J5 D _2 I$ _五招令孩子不再任性
# J* N2 r+ V9 j/ c$ _6 F大多数孩子都会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学会控制自己,而部分孩子则变本加厉,提出很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立刻满足则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行为,如哭闹、打人、破坏行为等,长此以往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习惯性恶习,或反社会行为。因此,对这些问题,既不能事事过分认真,也不能放任孩子,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办法,使孩子的异常行为得到纠正。
/ ^) R) d/ i- b4 {) }6 d3 F8 _# F(一)提示在先3 ^: X5 H) r# B# @. v
任何儿童的行为都可以找到一些基本的规律,多数异常情况都发生在有特殊需求时。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2 ^8 k1 K+ ]3 J7 D" m9 T
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再有就是想父母给他买各种玩具或食物,一般先说好买什么东西,而不是孩子要什么就随便买什么。/ M! m- h6 i! x: t
(二)冷处理 j. {5 E% P9 Z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
2 X. j$ Z5 r, K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p; h/ Z# r9 A6 D
(三)转移注意力
/ C R. u4 J6 o$ A* M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其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P4 D/ }) j' q7 @ e) r8 {
(四)激将法/ }4 h# N; g* x: ?' y7 ^! O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可以将其行为与其他表现好的孩子做比较。
专家教你应对任性宝宝(资料图)
" ^$ {! a B( e2 a, q1 P(五)适当惩罚和奖励: d$ C9 p& E6 Z$ e- ]' k1 e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
- B: v6 w# N! j) j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在行为干预过程中,对孩子表现比较好的方面,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拥抱、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质奖励不要过多、过大,否则很快就会失效。
0 l& ~4 Z: C- K1 m& ^- d( k, n延伸阅读:任性是宝宝的心理需求) r0 l5 H* K& l3 j3 S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宝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_8 E' D, I+ }* I2 T3 y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更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为了解开自己心头的疑问,宝贝总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宝贝看到邻居小弟弟有一辆电动小汽车,而他的电动小汽车与自己的不太一样,他急于探究这种区别存在的原因,于是宝贝可能会任性地坚持要妈咪给自己买一辆一模一样的小车来延续自己的探索活动。这时候,因为宝贝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会凭着自己一时的情绪与兴趣来行事,宝贝的任性便显露出来。' u6 `. @! B# V$ O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对一切事情都想亲力亲为,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行为,往往会不合情理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这就导致了我们所说的任性。父母对宝贝的这种任性行为既不可惟命是从,也不要断然拒绝,而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毕竟它也是宝贝的一种心理需求,应该得到尊重。
" f) L1 }! N1 J- Jくくく |
|